浙江臨安高標準農田:竹林變稻田,農戶喜開顏
時值盛夏,臨安區太陽鎮高標準農田示范區內,到處是耕作繁忙景象。青山在前,白云掠影,放眼望去,連片黃綠色稻田盈滿青山與村莊之間的田野。當然,與以往不同的是,這次忙碌的是那些駐扎在田間地頭的設備了,智慧化生產管理讓太陽鎮的農戶喜開顏。
圖片來源:杭州網
過去的太陽鎮一直是一個農業大鎮,大部分良田種著雷竹。但近年因效益走低,竹林失管,土質日益退化。因此,去年8月起,太陽鎮對7個村近5000畝耕地開展“非糧化”整治。不到一年,田間地頭大變樣,曾經的拋荒地、毛竹林,成了連片成網的良田畈,退竹還糧后,一個省級稻米生豬特色農業強鎮呼之欲出。
要實現農業強鎮,社會化的服務以及現代化的設施設備必不可少。在太陽鎮的高標準農田示范區里,浙江托普云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匯集多項數據資源,建立統一的農業綜合管理服務云平臺,實現統一管理、統一調度、信息共享,最大程度地實現生產資源可管理、生產過程可智能、加工流通可追蹤、銷售交易可追溯、食品安全可保障的目標。通過托普云農對數據資源的匯集利用,太陽鎮在稻田耕種前實現了對本土土地資源、勞動力資源和技術資源流轉情況以及市場供需動態變化的了解,有效調整產業規劃方向,降低了產業風險,提高了生產標準。
而所謂數據賦能打造高標農田示范區,在太陽鎮的水稻種植過程中主要是以精準農業、節能節源的形式體現。通過環境監測、病蟲災情預警、綠色防控、水肥一體化、農資管理、農事管理等智能設備的應用,大大降低了化肥農藥及勞動力的投入,實現綠色農田。臨安區農田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阮弋飛說,“建設示范區,區里目標就是提升農田糧食產能,因此建設措施除基礎設施提標工程外,采用多種改良土壤生態手法,并集成了肥水管理、病蟲害防治、質量安全追溯等數字化管理技術,既關注“顏值”,更聚焦“內核”?!?/p>
秋收時節,喜看稻菽千重浪。托普云農發揮數據優勢,以農產品安全監管的形式體現,為示范區內農產品賦碼,嚴格農產品質量監管的流程,促進區域種植標準化生產,同時建立產品可溯品牌統一管理系統,實現溯源信息的便捷查詢,提升消費者對太陽鎮農產品的認知度和認可度。
通過農業數字化管理平臺和智能設備的搭建、應用,太陽鎮農業生產的管理效率和技術水平有著明顯提升,農產品產量、質量與安全性也在提高,同時生產能耗與成本也有所減少,農業生產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不斷提升,農戶收入也在大幅增加,竹林變稻田,真正實現了農戶喜開顏。
據了解,下一步太陽鎮將圍繞“稻米生豬”省級特色農業強鎮創建,將數字技術充分融入高標準農田建設,加強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生產工作,進一步完善農業基礎設施,推進農業機械化、現代化進程,融合美麗鄉村建設、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發展,提高農田綜合生產能力,促進農民增收、農業增效、農村增靚,加快鄉村振興步伐。
下一篇:沒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