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有哪些?
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共七個方面內容,分別是平整土地、改良土壤、建設灌溉和排水設施、修建田間道路、完善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體系、配套農田輸配電設施、加強科技服務。
按照“統一規劃、因地制宜、尊重民意、整合資源”的原則,結合項目區地形地貌、水文交通、種植制度等現狀條件,科學合理布置農業、灌溉排水、田間道路、科技推廣、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等措施開展綜合治理。主要建設內容如下:
(一)農業措施。結合項目區田塊現狀及自然條件,對零散田塊進行統一規整、格田成方,實現“小田變大田”,提高田塊歸并、集中度,適應規?;洜I和機械化生產需要,單塊格田面積根據現場實際確定,一般為2-15畝;同步實施土壤翻耕、秸稈還田、綠肥種植、增施有機肥等綜合措施,改善土壤結構和肥力狀況,增強農田綜合生產能力。
(二)灌溉與排水措施。圍繞項目區農田灌排需求及體系建設,以現狀為基礎進行優化完善。主要開展塘壩整治、渠道襯砌、排水溝開挖、灌排站修建、機耕橋修建以及節制閘、攔水堰壩、過路過渠涵洞等小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,有效提升項目區整體灌排能力,灌溉保證率達到80%~95%,排澇標準達到10年一遇,實現旱能灌、澇能排。
(三)田間道路措施。田間道路布置積極適應農業現代化發展需要,與田、水、林、村規劃以及村村通、村組通公路建設規劃相銜接,優先對原有道路進行改造提升,堅持少占耕地的原則,因地制宜修建田間機耕路、生產路,機耕路路面寬度3-6m、生產路路面寬度1-3m,道路走向以短順平直為主,部分區域隨地形彎曲、隨坡就勢,道路通達率達90%以上。
(四)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措施。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主要包括農田林網工程、岸坡防護工程、溝道治理工程和坡面防護工程等。結合我縣實際,以保持水土、涵養水源為重點,在項目區內主要道路、溝渠兩側,適時、適地、適樹進行植樹造林,將農田林網建設與地塊整治、道路溝渠修建等同步設計、同步實施,提高農田林網建設水平。
(五)科技推廣。加強建成高標準農田農業科技配套與應用,推進農機農藝融合配套。推廣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,提高農業生產機械化水平,主要農作物綜合機械化水平不低于80%以上。建立健全耕地質量定位監測,推廣統防統治、布置殺蟲燈、粘蟲板等綠色防控措施,病蟲害綜合防治覆蓋率達到85%以上。
下一篇:沒有了!